Friday, March 21, 2014

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 - 九十五年風雨動蕩中的演變











海天寥廓雲樹蒼籠中有我華中
上面是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校歌第一段的起頭,是對華僑中學廣闊校園非常貼切的描寫。華僑中學簡稱為華中,許多國人去過新加坡但聽過華僑中學的恐怕就不那麼多了,而去過華僑中學的就更少了。甚至在知道華中現為新加坡頂尖學府之一的人們多半也不知華中在九十五年風雨動蕩中的發展於演變。






大狗在介紹晚晴園時提起過華僑中學是新加坡乃至南洋的第一所華文中學。華僑中學建校於九十五年前的今天三月二十一日。現今的校址起用於1925年至今也近八十年。華僑中學佔地七十二英畝(約二十九公頃),不要說中學了,世界許多大學的佔地都沒有如此廣闊的校園。這得歸功於建校先賢的眼光。華僑中學是所男校,其後在華中附近建有南洋女中是第一間華文女子中學。






今天華中的校舍混合著現代與英殖民時代的建築。即使和大狗找到的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照片相比,乍看來殖民時代的建築看來像是八十年前的建築。甚至華中標誌性建築內還有塊宣稱此鐘樓為古跡的牌匾,但遺憾的是這些看似殖民時代古跡的建築要不是近年完全仿建的山寨新建築就是重修的已完全面目全非,堪比北京前門大街下場。而原來草坡上嵌有的華僑中學四個大字也沒了更是象征了華僑中學今昔之別!


雖說做為教學場所,維護古跡不是優先的考量,大狗以為至少作為標誌性的鐘樓應該有更好的保護而不是山寨的翻修。但在更深層次來說,華中內涵的變化是更大的。在華中有塊華中簡史的牌匾。這塊牌匾所敘述的簡史雖沒錯,但淨化了某些事實而同時也忽略了許多重要的轉折。
在二十世紀初作為英殖民地的新加坡只有殖民政府設立的英文中學。現在校方的簡史淡化的說“其目的只是為了培養一些當時所需的公務員”。實際上就如英國在其他殖民地的做法一般其目的並不只是培養”一些“公務員而是可為殖民政府用來以夷制夷的“精英”。對中文教育並不只是“不聞不問”而且是不鼓勵,以免產生忠誠對象的問題。說的更白些,就是殖民政府不希望培養出一批以中國人自居的知識份子挑戰殖民政府。
在辛亥革命之後,民國成立,南洋華僑受到鼓舞,陳嘉庚在殖民政府不支持辦理中文中學之後,號召華僑自行捐款成立了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在當時所用的課本乃至師資多來至中國。更甚著許多有左傾思想的文人如老舍都曾任教華中。而許多華中的學生在高中畢業後還進一步“回到祖國“在如同為陳嘉庚創辦的廈門大學等高等學府深造。晚晴園內的展覽也提及了殖民政府對孫中山先生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宣佈的聯俄容共的決定的憂慮。這種種使得華中校方和殖民政府之間的磨擦不斷一直到二次大戰爆發,日軍佔領新加坡。
在日本佔領時期華中被日軍用來作為肅清運動的集中營。而被日軍肅清屠殺的主要對象之一就是對中國有高認同甚至忠誠度的華文知識份子及以華人成份居多的馬來亞共產黨。
二次大戰後,反殖民思想遍佈全球,英帝國開始瓦解,於此同時共產主義擡頭由中國延燒至東南亞。骨牌理論也由此而生。在此時期的包括華中師生在內的以中文為主的知識份子在國民黨退守台灣之後更加左傾。這和受英文教育雖然也爭求獨立但思維上仍為英化的華人不同。二者雖也為獨立合作過但最終在以接受英文教育為主的得到執政之後開始排斥並剷除左傾份子。在這段時間還夾雜著新加坡以自治邦的身份加入馬來亞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員而最終又於1965年因為族裔政治不均而脫離馬來西亞成為獨立國家。李光耀曾經著書”新嘉坡之路”(當時的官方譯名不是大狗筆誤!)闡述由他的角度看這時期的動蕩。
新加坡獨立後因受英文教育為主的統治曾對中文教育的知識份子及學府繼承了殖民政府的不信任感,加上對文革思維影響的憂慮開始積極去中國化。首先要強調的是現在新加坡已是獨立國家,人民不能再以中國人而是要以華人自居。祖國的思想要完全去除。中文要改稱華文。作為左傾思想深重及其歷史背景的華僑中學當然是特別的關注重點。
猗與華中南方之強我中華之光
雄立獅島式是炎荒萬世其無疆
上面是華中校歌的副歌當然也變得不合時宜。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新加坡開始淡化華文教育。在沿襲殖民精英教育的結構下,新加坡以缺乏資源為由實行教育金字塔化。七十年代初新加坡試行以初級學院(Junior College)代替普通高中。



在新加坡國家初級學院之後,華僑中學的高中部脫離,在校園內的空地另建新校舍為華中初級學院,是新加坡第二家初級學院。在表面上這備受關注是華僑中學之光,但在很多層面上是改造華中的第一步。首先華中是華僑中學的簡稱,而華僑中學是南洋華僑中學的簡稱。新的初級學院不稱為南洋華僑初級學院是可想而知,但連華僑初級學院的稱呼也不行而以華中初級學學院為名則南洋及華僑都不見了。


至於華中初級學院的英文名字的人工刻意雕刻痕跡就更明顯了。華僑中學的英文名為The Singapore Chinese High School,但到了華中初級學院變成了以新加坡發音拼音的Hua Chong Junior College。不但 Chinese 消失的無影無蹤,一般外國人看了這名字誰都不會和華僑中學連想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華中初級學院開始向全英文化教學轉變。開始時還有名義上的英文部及華文部但其實以華文教課的學科極少而後接著完全英文化。在高中轉型之後接著就是初中部也跟著轉型。到此時改以英文取代華文教學已推廣到全新加坡原有的華校。華語只是第二語文的科目。



華僑中學的圖書館原在光前樓內的中文藏書可觀但現今已轉到修建的鐘樓內。絕大部份的中文藏書的下落則是一問三不知。至於現今華中的網站除了幾個華文標題及簡史外已經全是英文了。新加坡作為獨立國家當然有權支配其教育方針,但回顧華僑中學九十五前建校的初衷以及在風雨動蕩中的演變至今也實令觀史氏頗有感嘆。
今逢華僑中學九十五周年校慶,仍當以華僑中學和廈門大學共襄之校訓祝之。
自强不息

案後語: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全力效仿西方列強的侵略殖民惡劣手段。這也包括了奴化殖民教育。同是在甲午戰爭之後被殖民的台灣及韓國在戰後對日本的態度卻截然不同!韓國人以被奴化為恥,而台灣至今還有許多人以日本之奴為榮,這又都說明了什麼?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