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0, 2011

建國百年 - 始於翠亨村的革命之路





翠亨村是國父的故鄉。離珠海不遠但之前去珠海及深圳都沒機會去。這次九月初有點時間去了廣州及武漢﹐雖然從廣州去翠亨村有點距離但既然是辛亥百年也就特別去了翠亨村。現今國父的故居及週邊的房子已劃為“中山故居公園”。

現存國父的故居是國父大哥孫眉在美國夏威夷將賺來的錢寄回國改建的﹐所以其式樣中西混雜。正房只有在外面拍了大門依稀可見屋內﹐進屋後不准拍照。說實在大狗想不出有什麼理由不讓拍照。依大狗看這房裡的擺設大概沒幾件是真正國父所留﹐就算是真品﹐也不會拍壞﹐不過既然不讓拍﹐也只能不拍。


離國父故居不遠有“孫中山紀念館“﹐只是為了辛亥百年展﹐九月初休館也無可奈何。

在紀念館旁有個銅鼎﹐上刻有國父遺囑。


在紀念館旁還有一銅鐘。其正面刻有國父所書”共進大同“﹐而背面是國父於民國十三年將民族主義濃縮的演講。說到這裡我們要特別提出在來廣州的機上看到香港”星島日報“關於辛亥革命的系列報導。這一天報導兩岸學者對辛亥革命的看法。我們赫然看到有台灣師範大學某歷史系”教授“及中央研究院某”院士“的”見解“。此二人﹐一個以為保皇黨梁起超及康有為比革命好﹐另一則依樣畫葫的宣揚已能接受君主立憲﹐革命是不必要的。大狗不知此二人是深綠想要在建國百年之際將中華民國從根本上否定還是想譁眾取寵。其實國父在民族主義裡已很清楚指明當時已到了列強瓜分亡國滅種的地步。而如今台灣如此不學無術就是見樹不見林之輩竟可為”教授“﹐”院士“豈不可悲?

在紀念館前還有一群大樹。據介紹﹐國父幼年時常在此聽老人敘述太平天國之事。這對國父日後的革命思想的啟發有很大的影響。國父後來在香港求學時與志同者批評清廷腐敗時常以太平天國為榜樣而被稱四大寇。


國父十三歲時離開家鄉赴夏威夷的檀香山投奔其兄長求學。國父當年唸的小學的舊址已不存在﹐但其就讀的中學仍在。這是國父當年求學時唯一存在的樓房。

除了西方教育﹐國父在檀香山也信仰了基督教。這是他常去的教堂。國父的兄長不認同國父信仰基督教﹐為阻止國父受洗﹐中斷了國父的學業將他送回國。此時剛好是中法戰爭結束﹐清廷雖勝猶敗﹐這讓受了西方教育及體驗西方科技進步﹐社會有次序的國父深感清朝的腐敗而中國必須改革。

在甲午戰爭之前國父帶了萬言書求見李鴻章為和平改革作最後努力被拒而開始革命。南洋華僑對革命不遺餘力﹐新加坡的晚晴園就是國父在南洋的根據地也是南洋同盟會的總部。







百年前的辛亥年有二次起義。第一次是四月二十七日陰曆三月二十九日的廣州起義。這次起義雖未成功﹐而且同盟會的精英損失甚重但也撼動了清廷對地方的控制。此役最早估計喪失烈士七十二人﹐民國成立後修七十二烈士墓。之後雖發現犧牲人數不只七十二人但七十二烈士已被慣用。

而紀功坊金字塔頂在台灣長大兩岸開放前所知的是青天白日徽﹐而今卻是自由女神﹐而進一步考證才發現原來事實是自由女神但後被老蔣改成青天白日徽﹐而老共當政後又改成自由女神而又毀於文革﹐此七十二烈士墓不僅是紀念革命先烈﹐也見證了意識形態相爭的悲哀。



一百年前的今天武昌起義爆發。這被稱為”紅樓“的建築是起義後臨時軍政府的所在。現在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我們來此前已知其為辛亥百年修館整理。過門而不得入固然遺憾但至少人家老共把百年辛亥當一回事。反觀台灣現在執政的連國家定位都說不清楚﹐何談革命理念? 而所謂的學者的歷史觀更叫人悲憤有加。在此情況下的百年國慶實無歡欣可言。
武昌起義是推翻帝制的第一步﹐而百年之後的今天﹐國家分裂﹐兩岸都說不上是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我們引用國父之言: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七十二烈士墓的墓碑亭頂上的白日徽有著被消去而後恢復的痕跡。

No comments: